超过10万人关注!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都有哪些最新科技分享全文PPT发布!
6月20日以“智慧兴渔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19首届中国智慧渔业发展论坛”在合肥完美落幕,进一步总结探讨了智慧渔业和渔业智能装备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机遇,挖掘了一批优秀创新技术和创新成果,助推现代渔业创新科技公司在智慧渔业、智能装备成果、技术上的转移、转化与创新发展,搭建成果技术与应用领域的精准对接平台,对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现场到会人数达700余人之多,场面宏大,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曹庆波、中国渔业协会会长赵兴武、原安徽农业委员会副巡视员陈静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孙刚、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蒋军、中国渔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毅、中国渔业协会副会长王德芬、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会长叶宁和中国水产养殖网主编蔡俊等。
同时,本次论坛更是采取多种媒体传播的形式,吸引超过10万人关注,有12000人通过图文直播观看,有超过6000人通过视频直播观看。通过近20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各位参会者的朋友圈分享,总计超过10万人关注了本次论坛。
什么是智慧?什么是智慧渔业?智是人们对有形有相的事物的认知水平;慧是人们对无形无相的事物的认知水平。智慧渔业,就是让我们透过养殖中的表象看到养殖内在的规律,以指导我们产生正确的认知,进而采取正确的行为以实现养殖持续成功。
《关于快速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到2022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700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县达到50个以上,健康养殖示范面积达到65% 以上。
按照通威刘汉元主席的指示;通威渔光一体智慧渔业园区应用区块链技术,全力发展数字渔业,将智慧渔业技术与循环水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结合,确保养殖尾水处理达到国家渔业标准要求。科学建设,加快建设,又快又好建设绿色水产生态渔光一体园区,迎接机器人逐步代替渔业工人时代的到来。
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实施水产养殖品牌战略,推广电商与水产品网上交易,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渔业信息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现代渔业是养殖技术、装备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渔业同物联网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并在数据分析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实现精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在渔业产业技术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进程的创新中,通威集团首创的“渔光一体”商业模式能够真正的完成鱼、电、环保三丰收,水下产出优质通威鱼,从源头上、过程中解决水产养殖的安全和可控,能让我们消费者吃得更健康、更安全,也能助推水产行业健康转型发展;同时水上产出绿色太阳能,通威实现绿色农业与绿色能源协同发展。
我国在物联网推进智能渔业方面,由1.0向2.0迈进途中,迎来5G商用的正式启动,将给水产养殖、加工、营销等最终用户,快速步入万物物联的革命性变革的新时代。将会结束多数时间只起到供参观和摆设作用的智能1.0设备(美国哈希传感器)。希望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组织渔业智能设施、设备研制单位,结合5G商用的难得机遇,与高分8号地球环境卫星有关数据结合,建立协作攻关,集成创新机制,研制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真正能调控池塘和集约化养殖系统。一是能满足水产动物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最佳生存环境。二是适应养殖的水产动物,心理和生理需求。三是提高水产动物生活福利水平,降低饲料系数,减少鱼病发生,降低养殖成本。直正实现健康、高效养殖。为养殖企业和农户提供持续产出质量安全水产品,使智慧渔业养殖水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具有比较竟争优势,实现持续增收。 研制的智慧渔业设施、设备,才有更多养殖企业和农户来购买。
通威股份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具有“渔业+光伏”双产业链的公司,依据这一独特优势,创新形成了通威“渔光一体”商业模式,即水上产出清洁能源、水下产出绿色水产品,实现“一种资源、两个产业”的集约发展的优势,实现对我国蓝色国土资源的综合立体开发。
(3)应用智能投喂、智能增氧、智能排污、自动化捕鱼等技术迎接智慧渔业机器人逐步代替养殖工人时代的到来。
(4)水上持续产出清洁能源,水下持续产出质量安全水产品,加快能源革命促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实现鱼、电、环保三丰收。
主要是易降解有机物(COD)、营养盐(氮、磷),以pH、COD、TN、TP、总大肠菌群等为监测指标。
外源性污染(工业、农业、生活废弃物)、内源性污染(池塘老化、饲料残饵、排泄物、药物、水生生物尸体等)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饲料:未被鱼类食用的占5-10%;而在被鱼类食用的饲料中又有25-30%以粪便的形势排出。
氮的输入,饲料占90-98%,氮的输出,鱼类占20-27%,沉积的氮占54-77%;磷的输入,饲料占97-98%,而沉积的磷占输出的72-89%,鱼类的输出仅占8-24%。
扬中“渔光一体”养殖园区采用循环水养殖+现代渔业365模式,通过底排污和流水槽集排污定期排出池底高浓度尾水,然后依次经过湿地净化池内的一级沉淀、二级水稻种植、三级空心菜栽培、四级莲藕种植等功能区域,利用物理、生物净化和养殖技术的有机结合,做到“以鱼养水、以草净水”,有效控制了水产养殖内外源性污染问题,对SS降解率达80%以上,对COD、TN、TP降解率90%以上,净化后水质符合《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一级标准。
本项目采用水稻、空心菜进行生物处理,累计出产水稻总量194.48kg,空心菜总量3529kg,共计吸收氮元素161.99kg,磷元素27.63kg,钾元素202.44kg,并实现产值附加3956.86元,利润3316.86元。
通过对池塘2%-4%的面积进行标准化循环流水池改造,其余面积作为水质净化区域,采用通威气提推水、底排污、智能投饵、均衡增氧等技术,进行的一种低碳、生态、高效、健康的水产养殖模式。
配套通威饲料投喂设施和管理系统、通威物联网系统等自动化和智能化装备,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工业化生产。
与固定式类似,大多数都用在深水池塘、水库、湖泊等不易做固定式的水面,多为玻璃钢结构。优缺点:不用做地基,但是对水位、水深、风浪等有一定要求。
在池塘岸边摆放一排养殖箱,将池塘养鱼移至集装箱,箱体与池塘形成一体化的循环系统,从池塘抽水、经臭氧杀菌后在集装箱内进行流水养鱼,养殖尾水经过固液分离后再返回池塘处理,池塘基本功能变为湿地生态池,池塘尾水零排放。
2018年5月放养松浦镜鲤(单箱3000尾左右),11月全部出售,结果如下:通威箱式养殖松浦镜鲤较为合适,单箱最高产量在3030斤,平均存活率达92.97%以上,平均饵料系数1.40(低于外塘同期饵料系数1.5),斤鱼成本在4.73元。
智能水产养殖系统应用无线传输、传感、软件开发技术集成一批物联网设备,实现水质监测、设备控制、环境监控的物联网应用系统
结合通威的“精准投喂组合”“均衡增氧技术”“底排污技术”“电化水技术”“智能化养殖技术”等前沿养殖技术,极大提升了养殖的智能化程度,从而使渔业养殖人均管理养殖面积从20-200亩提升至500-1000亩,物联网化的养殖管理过程也大幅度降低了养殖劳动强度和劳动力成本。
功能二:定时开启增氧机、投饵机。并能设置阈值,溶氧小于低值时自动增氧,达到高值自动停止
料塔投喂系统是渔光物联自主研发的智能投喂系统。整套系统是由料仓、称重系统、投喂系统、控制柜、慧养鱼系统组合而成。
以陆基高位池做养殖池体,采用高压模压工艺玻璃钢板材拼接池体,配套增氧系统,进排水系统,吸污系统和大塘生态处理系统。类似于箱体养殖系统的一种智能、高效、生态、可持续循环的水产养殖系统。
(1)实施工程的成本低:高压模块化工艺,拼接式板材,运输简易,安装便捷,实施工程的成本低;
(2)养殖可控:池体独立,设备利用率高,水质监测准,防疫用药精准,养殖风险低;
(3)集排污效率高:圆形锥底,搭配进水和进气方式可实现旋涡离心集污,利用高低差,虹吸排污。
(5)可配套井水,调节养殖水温,增加可养殖时间:春季提前放苗,冬季延长养殖。
依据养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环境数据、生理指标、生长指标,应用云计算和智能判别技术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和判别,形成相关养殖模型,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相关养殖设备
依据养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环境数据、生理指标、生长指标,应用云计算和智能判别技术对不确定性因素进行预测和判别,形成相关养殖模型,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相关养殖设备
(2)改进八字精养法:“水(水体、水温、水质)、种(优质鱼种)、饵(安全、营养、高效饲料,饲料罐与投饲料机及各分投点结合,)、防(防治病害)、智(智能化、电子化、适,智能监测养殖水体溶解氧指标、水温等指标,与鱼体生长规格,鱼体不断增重指标等有机结合,智能控制每次投喂饲料量)、机(机械化、电子化、饲料罐与投饲料机及各分投点结合)、质(确保质量安全,应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让全世界73亿人都了解养殖水产品全程质量可追塑)、管(精心管理)。
智慧养殖设备可以有效的进行数字化管理,把溶氧控制在5mg/L-7mg/L之间。能够把投饵时间、推水时间、微孔增氧时间、排污集污时间科学的结合。
智能技术是关键,科学管理是灵魂,养出品牌鱼才能卖得好(云旗合作社为无抗养殖加州鲈,达到通威品牌鱼采购标准。远诚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远销新疆等地)。
通威“渔光一体”大闸蟹养殖通过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专家领导验收,亩产大闸蟹169斤,产值超过一万元。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剧,发 展中国家渔业出口一直增长。全球范 围看,渔业集中在几个少数国家,其 中中国为最大的渔业产量国。
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已接 近6500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 达到78%以上,渔业产值超过1.2万亿 元,渔业市场空间巨大。
全国渔业面积约750万公顷,其中海水养殖 面积约为2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8%。海 水养殖面积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我国海水 养殖技术日趋成熟,人工养殖已成为主要 养殖模式。
从养殖品种看,鱼类和贝类是我国主要的 养殖品种,其中鱼类、虾类人工养殖规模 较大。人工养殖的高投入、高产出、高风 险,与靠天吃饭的天然养殖方式不同,对 生产管理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渔业统计资料显示,在记录年份中,中国渔业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灾情最严重的年份为2013年,水产品产量损失达162.26万吨,水产品和渔业设施总直接经济损失达399.74亿元。损失原因主要是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等,干旱、疾病和污染也是渔业养殖面临的十分常见的风险。
1. 病害风险高:靠经验的养殖模式,无法在养殖效 率、饲料成本、水质变化等方面寻 求平衡,要么导致生长缓慢,要么 导致病害频发、浮头、窒死等现象。
2. 自然风险高:缺乏智能化、数字化工具和手段, 无法实时、准确判断与干预台风、 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 以及自然灾害引发的设备故障等。
3. 水质污染严重:无论是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不 管是养鱼还是养虾,对水源环境的 依赖度非常高,因饲料投喂、池塘 管理等,易出现水质恶化等现象。
渔业保险试点品种已数十种保险产品覆盖品种包括内陆养 殖的淡水鱼、蟹和白虾及海水 水域的鱼、虾、海参、海胆、 扇贝、鲍鱼、贻贝和紫菜。渔业保险开办省份10余个,主要包括:浙江、安徽、 江苏、湖北、广东、广西、上海、天津、北京、河南、河北等,相比欧洲存在较大差距欧洲是渔业保险最为发 达的地方,挪威三文鱼 养殖保险最为成熟。
中国渔业保险总体呈现出承 保水产种类多、经营规模 小、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
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 明确:创新支农惠农方式,稳步扩大渔 业保险覆盖范围。多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及发展渔业保险,支持各地方发展特色优势渔业保险。但是,目前渔业保险未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目录内。渔业主产区部分省份出台政策支持渔业保险发展,浙江省、广东省出台专门 文件,支持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发展。
政策层面:渔业是农业保险中风险 较大的险种,农户自行 购买商业保险的购买力 不足,需要政府提供较 大比例的财政补贴。
人才层面:中国需要制定适合中国 国情的渔业保险承保、 理赔规范化服务标准, 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 渔业保险专业人才。
数据层面:养殖户未建立现代化管 理制度,渔业因灾因病 的损失数据有限,为保 险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费 率厘算带来了巨大挑战。
市场层面:目前,全世界内渔业 保险均刚刚起步,大部 分保险公司承保经验、 风险评估、损失核定及 理赔查勘经验不足。
• 2018年,太保农险渔业子类的保费收入为 3000万元左右,为1.2万渔业从业者提供5.2 亿风险保障。
• 目前渔业险以地方政策性险种为主,仅在浙 江地区有少量中央政策试点险种。试点险种 包括浅海贻贝、浅海紫菜和海上网箱鱼。
2018年,太保农险渔业子类地方 政策性保险的赔付情况较低,商业 性保险赔付严重。其中商业性渔业 保险主要是虾类。这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问题:一 是渔业产业的的确确是高风险的产 业;二是渔业保险的风险管控难度 很高;三是商业性渔业保险的规模 小、赔付高,可持续性差。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 、摄像头 等监测设备 ,使用无 线传感技术 ,实现环 境和养殖品种的远程 监控 、管理等 。
3S技术:使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作物勘测 、生长情况及病虫害预测 、预 防 , 运用 GPS 进行精准定位、跟踪等 。
大数据:以天气 、土壤 、农作 物 、病虫害以及动物 身体特征数据等以及 行业数据作为大数据 基础 ,对长势产量情 况做多元化的分析 、预测等 。
人工智能:以计算机视觉、图像识别以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渔业品类 产量 预测及病害、水污染防治。
技术创新:基于物联网、大数据、4S、人 工智能等新技术上的e农险太 保渔业保险解决方案;
政策改革预判:“增品、扩面、提标”仍然是 农业保险的主要目标任务。在 浙江浅海贻贝、浅海紫菜、深 水网箱养鱼等中央政策性保险创新试点的基础上,未来可能 会将青鱼、草鱼等品种先期纳 入到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内。
产品研究开发方向:随着各地区产品创新调研的 深入,渔业保险产品开发工 作朝着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两个方向有序推进。产品形 式上,除了基于新技术的渔 业大灾保险外,气象指数 类、收入收益类渔业保险将 是重要的创新方向。
养殖环节:四大家鱼等淡水养殖保险 浅海鱼类/贝类养殖保险 深水网箱海鱼养殖保险 设施南美白对虾养殖保险 池塘螃蟹/龟鳖养殖保险 池塘/稻田小龙虾养殖保险;
设施环节:海洋牧场智能化设备保险 海洋牧场平台设施建工险 渔业养殖大棚设施保险;
流通环节:水产品生鲜冷链运输保险 电商渠道物流运输破损险 电商渠道水产品质量保证 保险 …………
技术创新方面,太保农险基于e农险新技术,融 合行业内尖端技术成果,努力实现全流程的渔业 风险管理技术创新。
太保农险时刻关注行业技术进展,积极地推进海 洋水体遥感、声呐探测动态识别、海洋渔业物联 网等新技术与渔业保险场景的沉浸式融合。
世界粮食及农业组织公布的“水产养 殖的风险控制的基本环节”将水产风 险管理的重点精练到15个环节。
从保险行业的角度,能够在渔业的各 个环节甄别风险、记录风险、预测风 险,并了解风险的预防的方法和风险对 产值的影响,是保险业在渔业领域开 展业务的重点关注内容。
太保农险将从物联网和生物识别技术 作为突破口,基于我司自主开发的e 农险,利用技术创新开拓渔业业务新蓝海。
技术创新——太保渔业保险解决方案e农险物联网技术、生物识别平台辅助验标/查勘(海水养殖业)
客户选择:渔业保险更希望从客户中选取风险意识强、保险意 识高、会技术、懂管理和为人诚信,能严格执行日 志记载的养殖户。这些养殖户对保险理赔具有一定 的心里预期。
宣传告知:宣传告知很重要,不能言过其实。一定要让养殖户 知道:保险和互助只能是风险出现后一部分损失的 补偿,我们只是尽量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我们 的宗旨和原则是“合作共赢”、“可持续、可复制; 保费与风险共担、成本与收益优化”。
过程控制:过程风控最关键的还是: 鱼虾苗、水质和天气。例 如,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关 键三要素,需要养殖户的 经验、技术和应急处理能 力。虾苗,验标时的技术 服务即协会或水产研究所 的的检验是把关的,既为 保险公司承保把关,也为 养殖户该批次的养殖把关。
水质与天气:水质和天气的风控管理,与 养殖户的选择有很大关系。 有经验、有技术、懂管理的 养殖户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 题。生产日志的记载,必须 及时、真实,这是理赔的关 键依据之一。平时水质的检 测、检验,一定要到位。对 养殖户的跟踪服务一定要实 要细。要有应对异常天气的 措施。
产业链管理:产业链管理要跟上业务发展。 保险作为一个基础性产品,要 与资金进行配套,切实减轻养 殖户的负担;另外,保险也必 须与国家绿色环保养殖政策相 契合,切实推动水产养殖的转 型升级,有倾向性地支持循环 水养殖。
风险结果控制:结果控制的关键是出险时养殖户第一时间报案;保险公司第一时间勘 验;现场第一时间标本袋取样封存, 相关责任人签字、养殖户签字,送 检。结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一视同仁,方能取信于广大养殖户。
投保告知:对养殖户要特别特别强调 投保须知(告知单)内容、 免责条款内容。出险后理 赔所需要的材料,必须一应俱全,限时提供上报,限期理赔。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以航速或航向为参数,识别拖网、刺网、围网,航速判断准确率93.6%,航向判断准确率91%
调整公式中的参数计算小格网中的作业累计值。作业时间、作业里程、滤水面积时间、作业千瓦时、作业网长时间、扫海面积、扫海次数
北斗挖掘结果服务:可叠加渔场、渔区、小渔区、渔业协定区、禁鱼线、专属经济区等图层,可按海域格网、行政区划等查寻,获取捕捞强度、渔船状态、分布等信息。
辅助海洋渔业资源限额捕捞管理:航次信息的数据挖掘为限额捕捞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对渔获数据上报起到非常好的监督作用,可存进渔业管理和资源养护。
基于位置的海洋遥感数据:构建了渔场环境栅格金字塔数据模型,环境数据任意缩放的高效访问与可视化,基于位置提供海洋环境要素服务。
水产企业:囤货阶段资金需求量大,成品销售周期长,资金回笼慢,库存占用企业流动资金比例高。
渔民: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融资周期长、季节性强、风险大,现有融资品种单一、信贷力度不够。
多方参与的加密的分布式账本,基于区块链解决跨机构、跨地域的信任传递和协作问题
死的越惨,水产养殖散户赚钱,规模化养殖场亏钱,为何规模反而不经济;痛点2,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招人太难,水产养殖仍以体力劳动为主,年轻人不愿从事;痛点3,农业生产企业付出了巨大努力,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社会不认可。水产养殖每一个环节都很痛苦,智慧渔业是水产养殖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打造智慧渔业的本质在于减少相关成本,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降低顾客的选择成本,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
现状1:养殖设备百花齐放,但是不好用,设备开发未最大限度地考虑养殖需求,不但没降低劳动量,反而增加了劳动量。
现状2:养殖软件功能多,但是不智能,软件研发人员未考虑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软件使用难推广。
智慧渔业的核心要素就是满足养殖生产的实际的需求。诚一为何了解水产养殖核心需求?
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随时回到原点思考。智慧渔业为解决顾客需求而来,水产养殖对智慧渔业的本质需求是稳定和好用,稳定是智慧渔业的基本属性,好用才是让养殖企业掏钱的原因。
植物枝叶、农作物秸秆,木炭、草炭、竹炭等材料中的碳元素等均是大分子碳,须通过微生物或酶转化成小分子“碳”后,才能够被生命体所吸收,转化时间长短受制于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种群及数量;
广东省佛山顺德一位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小宝,水塘面积5.2亩,水体严重浑浊,大量蓝藻,出现“水华”,担心虾致病死亡;
—2019年4月26日施用“格义净”,约4个小时后,水色变清爽,虾吃食活跃,3~4天后,断肠和红脚等虾病缓解,蓝藻生长得到控制和去除;
至6月13日,总计48天,共使用“格义净”750克,平均约150克/亩,期间未投入其他投入品,水质保持良好。
● 碳链结构的全水溶、小分子有机碳和富含高活性有氧基团的生物基材料, 是制备系 列有机碳能肥料、土壤修复剂、重金属螯合钝化剂和畜禽养殖饲料添加剂的核心原料。
实现了野生海、淡水动植物的规模化增养殖,养殖对象繁多;产量占世界海水养殖产量的60%以上;一些养殖理论和技术实用而成功,倍受世界关注。作为以最低的谷物以换取动物蛋白的方法,水产养殖已被国际权威专家觉得是世界上获取动物蛋白最有效率的技术,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之一。
全国每年直接入海废水量高达80亿吨;影响较大污染物包括:有机农药类、石油类、重金属类。
智慧渔业是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智能检测与感知控制的先进传感设施设备为载体,以精准化养殖、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为手段,面向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渔业综合生态体系。
智慧渔业的内涵特点: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是网络与现代水产技术的结合体。
智慧渔业能轻松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操作,能够大大减少要素投入,节省本金,提高效率。
能够有效改善水产生态环境。将水产养殖基地等生产单位和周边的生态环境视为整体,并通过对其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关系进行系统、精密运算,保障渔业生产的生态环境在可承受范围内。
能够明显提高水产养殖生产经营效率。基于精准的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将分析指令与各种控制设备做联动完成渔业生产、管理;通过智能机械代替人的养殖劳作。
能够彻底转变渔业生产者、消费者观念和组织体系结构。完善的水产科技,使水产业有关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够远程学习水产养殖知识,获取各种科技和水产品供求信息,信息化终端成为渔业生产者的大脑。
在水产业领域中,可概括为水产信息(环境、装备、动物行为)的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以实现水产业生产精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
在大连某企业建立水上、水下视频监控系统,建立河豚鱼视频识别模型,逐渐完备模型,提高识别准确性。
养殖三文鱼,活鱼销售,上市宰杀后,肉色不均、较差,如何对三文鱼活鱼肉色进行快速检测评估?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推广应用不再依靠政府和科学技术人员的推动,而成为养殖企业自发的需求。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